找到相关内容179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终极信仰与终极信仰的世俗化

    时代,终于由朱熹、二程将其变为内圣外王的道德之学,由内心体验作为理的本体论证明,由宗亲伦理作为理的价值论验证,完成了儒学政治学到儒学伦理学的彻底置换。唐朝之所以为世界史公认为当时较为高级、开明的社会...的方式说明不证自明的认识目的——内圣外王的绝对性,而且这种内圣外王的认识形式也是体验的,既是哲学又是审美。如果说西方知识在知识学的意义上,是推理或演绎的本体论,并把本体论作为认识论和价值论的起点,中国...

    刘圣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573870082.html
  • 晚明《大学》知行问题之儒佛分辨-以释德清与陈干初为中心

    知行的主张,已经明显歧出于原本《大学》“内圣外王”的格局,转换成禅宗式的看法。   那么,究竟德清怎样去圆说这个禅宗式的看法,让他的知行主张可以贯通于《大学》?遂为我们所关心。底下,笔者检索整理德清《...是迷悟的根源   一般而言,《大学》内圣外王的理论,予人以“格致诚正修齐治平”之由内而外的印象,这种环环相扣的递升步骤,德清并没有加以否认。只是,他对于《大学》所揭示的“诚意”这个环节,主张应该有“知...

    周丽桢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52146122.html
  • 一宁出使东瀛与宗泐取经西天

    ),汝其行哉”法书相赠。旋回台州,出主黄岩觉慈寺。十九年(1386),复又诏住天界寺。时人誉之“于内圣外王之略,无不毕备”。不久,退居江浦石佛寺。二十四年(1391)卒于寺,享年七十四岁。学士宋濂赞其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83560728.html
  • 佛教与中国文化融合后的产果

    玉皇阁,又有佛教的宝光寺,还有文庙武庙,混合建筑在一起,共同敬奉而又各搞各的。真是洋洋大观的“三教合一”的共同体了。  隋唐时代,三教鼎立,三教各自突出自己。儒家宣扬敬天法祖、博施济众,内圣外王,经世...

    吴年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01861436.html
  • 走进易、佛交融的瑰丽世界——评王仲尧《易学与佛学》

    的原则,可以尽力融通佛教思想,与时俱进发展易学,诱导人们“内圣外王”、超凡人圣。故以《易》为主干的儒学,不止能容纳道教也能容纳佛教,儒与佛道能和平相处,避免西方那种宗教冲突乃至宗教战争。故在不同历史...

    唐明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02664996.html
  • 略论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的中国化和儒学的衰微

    在当时的社会地位,加速了儒家伦理学说的衰微过程。  儒学早在先秦时期已成为显学,这和它自身的内在特点是分不开的。具体而言,就是它的“内圣外王”的务实性学说。其中,“内圣”学说里充斥了大量的伦理纲常与...

    慧 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120665690.html
  • 宗教与景德镇瓷器纹饰(一)

    借助于儒家“仁者爱人,内圣外王”精神的荫护而逐步深入人心,最终构成了一个“治世以儒,修心以佛,养身以道”三教合一的格局,而从属于统治者。   唐代成通九年《868年)刻印的《金刚经》扉页画《说法图》(...

    曲永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543169924.html
  • 略论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与和谐企业建构

    个人最高追求就是内圣外王;外在表现手法就是礼乐,礼治。做到人和内心和谐了,就美了;做到了人与人和谐了,就美了;做到了人与自然和谐了,就美了。三者都做到了,就是美好社会,即大同社会。  “美”在企业总是...

    李俊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44670634.html
  • 从儒释道的“中”观看中国人文精神

    方法论上的意义。   然而,对于方法论,中国人则很感兴趣。因为这直接关系到现世生活的处世方法。儒家讲究中庸之道,是为了内圣外王,成就现世的事业,成为读书人走上仕途的不二法门。道家的“守中”精神,就是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23073481901.html
  • 浅论佛教净土思想的影响及现实意义

    思想相融合,形成了强调心性思想的宋明理学,丰富了我国传统文化中“内圣外王”道德伦理思想的内涵,是对我国心性思想的重要补充和发展。而作为对弥陀净土法门理解的深化,由唐善导大师创建的净土宗,成为了在各方面...

    何杰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384184215.html